這個社會不需要更多仇恨--談內湖殺童案

3月 28, 2016

這件事我想大家都已經透過各大媒體強力播送後知道個大概,目前檢調在進行偵辦中。
我不想做太長的論述,我先說結論:
我認為這個社會強烈要求執行殺人犯的死刑,只是為了掩蓋這個社會無能的一面。

這起事件是繼鄭捷之後,第二件讓我注意到的隨機殺人案(聽說這中間發生了不下五起)。當初鄭犯下案行時,舉國譁然,大家義憤填膺地咒罵痛批鄭的冷血,網友肉搜鄭的出身過往,巴不得親自上前了結鄭的性命以消國人心頭之恨。

想要置殺人犯於死地的理由,不外乎是報復的心態,自認為伸張公理正義,還有擔心殺人犯出獄後會再犯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傷亡。想要殺一個殺人犯很簡單,可是想要阻止下一個殺人犯的出現就很困難了。即便鄭捷大家都叫他去死,新聞媒體也從善如流地不斷放大鄭捷毫無悔意的言行,似乎怕大眾遺忘了對殺人犯的憤怒。但這一切,我認為只是這個社會想要把自己生出來的垃圾給抹掉,並沒有要更積極處理的意思。在風聲鶴唳的那段時間,捷運站加派了很多警力,也對於可疑人士進行調查與掌握蹤跡,這些只是亡羊補牢,並沒有處理到問題的核心,也就是為什麼隨機殺人犯會成為隨機殺人犯?

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曾經在「以隨機殺人事件為題」的演講中表示,隨機殺人案件肇因於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,並悲觀地指出目前沒有能夠遏止悲劇重演的有效方法。但他也強調,政府對於隨機殺人犯罪者不教化、不研究,只在社會動盪時執行死刑,形同『國家的無差別殺人」現代社會的結構上的不平等,導致生活壓力上升、貧富差距加大等社會問題,將會加劇隨機殺人這類狂人出現。隨機殺人和殺手的不同點在於,殺手是長期有目的有計畫地進行殺人行為,而隨機殺人是無法預測的,當然也不能用「我們要用死刑來嚇阻隨機殺人犯的出現」,無異緣木求魚。真正解決隨機殺人犯的出現,就是避免營造出有利於滋生隨機殺人犯的環境。

但是,想要改變這個環境,是有困難的,也許在真正落實前,還會有一批隨機殺人者衝上街頭,不過,現在不做,以後會更後悔。那些高舉死刑大旗的人,根本不在乎隨機殺人犯是怎麼樣出現的,他們只希望眼前的麻煩立刻消失,卻沒有考慮到手段是否有效。不過他們的過激言行,倒是鼓勵了媒體,媒體最喜歡做這種不需要渲染就很聳動的新聞題材了,以下是一篇社論討論「媒體簡化隨機殺人事件,只會讓社會越來越對立」,他們提到媒體很容易將社會議題分為「善」、「惡」兩個極端,雖然很方便大家做分類,可是也簡化了視野,忽略社會議題的複雜性,看不清真相,卻越來越對立。

無論是否執行死刑,是否有相關配套措施,都應該根據殺人犯的成長背景進行深度的剖析,瞭解犯罪者的心理特質,透過教育來消除前面提到的滋生隨機殺人的環境(連女童的媽媽都說要透過教育來消滅殺人犯),是我認為最根本的事情。這個社會的有機運作應該跳脫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缺乏整體概念的處理方式,這個社會已經夠黑暗的了,我們不需要由這些案件來製造更多的仇恨。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